今天是:

一棵长青的胡杨树——树犹如此,人志愈坚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5-17浏览次数:48


奉献南疆  再铸辉煌

银龄教师是莘莘学子理想信念的塑造者,是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引路人。围绕“争创一流”办学目标,结合我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开局起步,践行“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政法院校育人宗旨,为进一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充分展现教育部援派银龄教师“大师”风范,发挥银龄教师育人作用,宣传部特推出“奉献南疆,再铸辉煌——记新疆政法学院银龄教师”系列报道。

   



李鸣教授简介

李鸣,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教授、民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法学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制文化陈列馆首席顾问。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修订专家组成员。云南省人大民族立法咨询专家组成员。199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法律史、民族法学教学研究工作,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独著有《法的回声:从周公到章太炎》《中国民族法制史纲》《世界民族法制史纲》《碉楼与议话坪:羌族习惯法的田野调查》(修订本)《从习惯断事到以法判案:辽西夏金元司法文明的历史进程》等十余部,合著有《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优秀单行条例点评》《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中外法学名著指要》《中国法制通史》等十余部,主持编写全国民委系统“六五”普法学习用书《民族法规政策知识读本》。在《民族研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次。先后四次被全国社科规划办评为“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



图片



图片



矢志不渝守初心,无私奉献铸师魂。李鸣教授努力克服疫情、南疆生活环境和工作上的诸多困难,切实发挥教育专长和专业优势,不断发挥正能量,舍小家为大家,为新疆政法教育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缘

从首都北京到祖国西部边陲小镇——图木舒克,可谓“不远万里”,李鸣教授从中国政法大学来到新疆政法学院,用报国情怀和切实行动抒写着他对南疆大地、政法教育事业和新政学子的热爱。


图片


李鸣教授已年过花甲,他本可安享舒适的退休生活,却积极报名参加教育部银龄计划,选择到南疆新创建的一所兵团高等学府发挥余热。李鸣教授说: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1951年西南政法学院创立时,我父母是第一批教师。我也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了36年。二十年前我曾有过援疆机会,但因另有任务没有成行,为此一直难以释怀。此次能以银龄教师的身份受教育部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委派到新成立的新疆政法学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新疆政法学院教学科研中,李鸣教授携老伴举家西进,定居履职。他说:我愿意和新疆政法学院的教师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为这片热土做点事、尽份力。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幸福。


图片


李鸣教授见证了新疆政法学院揭牌成立;见证了新疆政法学院在广袤的南疆大地拔地而起、雄伟矗立、蓬勃发展;见证了创建中的新疆政法学院如期开学、新生军训、师生步入正常教学。他由衷说道:“新疆政法学院规划妙、基建好、规模大、配备齐、气势壮、后劲足,作为银龄教师,能与新政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承担学校创建工作,我倍感荣幸。”

援疆情怀让李鸣教授与新疆政法学院结缘,援疆也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他已把图木舒克当作第二故乡。许多与李鸣教授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事纷纷对他像胡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功立业的援疆情怀表示支持和赞赏。

 

 

李鸣教授在新疆政法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课程教学和教学指导,他率先示范,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传授给新疆政法学院广大师生。2021—2022学年,李鸣教授承担新疆政法学院《中国法律史》课程的教学任务,给10个班400名学生授课,达160课时。面对新的上课环境、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式,面对眼神里充满若饥似渴求知欲望的学生们,李鸣教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举一反三,以史为鉴,论从史出,使教学与时俱进,让课堂充满感染力。《中国法律史》这门课程深奥玄妙,李鸣教授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课风格,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话幽默风趣,深得学生喜爱。他寓教于乐让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洋溢着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

 


法学院学生王鑫泉说:“每周的法律史课对我犹如学术盛宴,是一种不辜负四季的蓬勃时光。李教授喜欢采用对比式教学和启迪式教学,让我们直观地理解清晰的历史脉络。他善于把每个朝代联系起来授课,让我们对法律史的整体感、传承性有深刻的认识。李教授每一堂课都会以金句结束,如‘把握生命的季节’、‘思想家应该去流浪’。每堂课结束,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鼓掌。这正所谓‘银龄教师返讲堂,传道授业解迷茫。法人法语揭真谛,春风拂面神志爽’。”
           法学院青年教师刘军怀说:“我们很喜欢听李教授的课,尤其是在讲授知识和调动课堂气氛上,他纵横捭阖,滔滔不绝,激情洋溢,洞彻事理。只要他站在讲台上,我们眼中的他根本不是60多岁的老人,而是一位满腹经纶、才思敏捷的青年才俊,他以自己的豪情壮志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鸣教授的课堂后排,除了有法学院的年轻教师,更有其他学院慕名而来的青年教师听课。李鸣教授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把“中国法律史”打造成了新疆政法学院的知名品牌课程,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授渔

教育部“银龄计划”的指导思想,是要求银龄教师集中精力完成播下种子的任务。银龄教师不仅是授人以鱼,而且是授人以渔,采用“传、帮、带”机制,将青年教师迅速培养成新政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学校为青年教师建立了“导师制”,一名银龄教师负责指导至少2名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李鸣教授通过与青年教师亲切交谈,了解了青年教师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端正科研态度,激发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帮助他们把握好每一次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机会。他主动将学术动态、文史资料分享给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他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培养青年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对发现学术研究课题的敏感性。在申报新疆政法学院2021年度校长基金项目活动中,助教申请的课题在李鸣教授悉心指导下顺利立项。
            青年教师黄勃然说:“李教授常对我们说,‘选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研究的课题,科研就成功了一半’。记得去年我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为选题和整理研究思路彻夜难眠,半夜时分,我在微信上表露出自己的困惑,李教授就打来电话询问,并提出结合国家社科项目指南,选取新疆具有丰富文献资料的课题研究,顿时让我茅塞顿开。与李教授接触近8个月的时间里,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让我懂得‘为人者,志存高远,心有天地;为师者,传道授业,泽被苍生’。”

 

 献智 

李鸣教授关心学校各项事业,在学校建设和发展方面多次给学校建言献策,为学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智力资源,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在学校召开的银龄教师座谈会上,李鸣教授就新疆政法学院如何在创建初期有效开展工作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他提出,首先要做好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保证学校行稳致远。其次要尽快开展学校科研工作,扩大学校的学术知名度,发挥新疆政法学院在文化润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法学院组织召开的新生教育交流会上,李鸣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勉励学生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积极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一是要多说多写,切实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身能力;二是要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在学校举办的“争创‘五个一流’为新疆政法学院奠基”动员大会上,李鸣教授代表银龄教师发言。他提出要注重师德培养,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要注重教学质量,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讲究教学技能,因材施教,展示口才,让讲授内容充实、新颖、深邃、有趣。要体现教学品质,打造精品课程,让学生学到真知识、真本事。要促进教学相长,自觉把学生尊师重道、刻苦好学的精神化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 

 在12.4日“国家宪法日”,李教授为法学院师生举办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的学术讲座。李鸣教授讲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新疆政法学院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契机,着力聚焦顶层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民族团结,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奋力为新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开拓创新,安边固疆,为民勤政,秉公奉法,这就是新政。”这是李鸣教授在寒假期间为宣传新政撰写的组诗《走近新政》中的一句话。这首组诗后来刊发在新疆政法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点击量近四千,让社会各界更多人认识新政,了解新政,走近新政。


 

李鸣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学和民族法学,他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将文献研究与实证考察相结合,尤其在民族法学领域,他的许多著述,都是长期在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取得的。他的学术成长与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分不开。李鸣教授说:“如果说参加教育部银龄计划,来南疆教学是我的公心,那么利用假期完成我的科研就是我的‘私心’了。南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研究的平台和基地,我愿在新疆政法学院工作期间,多到基层走走看看,多学习、总结当地干部、群众屯垦戍边的精神和事迹,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做出一个学者应有的贡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新疆政法学院工作期间,李鸣教授利用闲暇之余,到图木舒克周边走访。棉花地里、枣树林下、胡杨林中留下过他造访的脚印,叶尔羌河、唐王城遗址有他探寻的身影,他了解当地依法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宣传当地非物质文化保护成功的做法,他把调研的体验、感受咏叹在诗歌里,把调研的分析总结写在论证的报告里。

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边关去、到农牧区去就成了调研的方向和落脚点。围绕“新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实践”这一研究课题,他深入实地田野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他亲临拉齐尼·巴依卡舍身救人的现场调研,总结新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丰硕成果。他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合曼乡白尕吾勒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新疆依法促进乡村振兴调研工作,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通过在南疆调研,李鸣教授深刻地感受到,边民世代为祖国守卫边防,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团结,是南疆风情中最感人的乐章。



一人,一帽,一包,平凡而普通却是新政师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身影。红烛,园丁,师长,教师本色就是点燃自己把别人照亮,就是辛苦劳作换来满园桃李芬芳。在新政,银龄教师是一个人,更是一群人,他们在校园里奔忙,构成了一抹靓丽的霞光。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教育援疆,就会把爱融入到日常教研和与学生的相处交流中,虽然累且辛苦,但也快乐、充实。”李鸣教授动情地说,“在新疆的日子,我很有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新疆政法学院副校长马召伟这样评价:“李鸣教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学术科研能力,总是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他通过传、帮、带,极大地扩展了年轻教师的学术视野,使他们得以快速成长;李鸣教授讲课内容丰富、富有激情、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来到新疆政法学院,李鸣教授以主人翁意识,出色地完成各项支教、支研工作,为我校的发展建设做了突出贡献。”

新疆政法学院党委书记任长义说:“李鸣教授在年逾花甲之际仍然义无反顾地以银龄教师的身份来支援位于祖国边疆的新疆政法学院,继续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散热,这是一种卫国戍边、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大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李鸣教授在援建新疆政法学院期间,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在提升我校政法教育水平上起着引领作用。”  



李鸣教授援疆支教的工作经历,只是新疆政法学院银龄教师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证明,新疆政法学院在发挥银龄教师作用方面做法到位,成绩突出。教育部的银龄计划是非常成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产生愈来愈大的积极影响。

 




供稿:党委宣传部

图片:梁春生  梁   涛

视频:郑智文

编辑:胡艺檬

校对:谢子良   安婷婷

审核:万朝林   解   琼